为什么一千年前,定州和迁安县名相同?饱含血泪史!
一、时代背景
历史上的五代时期(907-979),朝代更迭频繁,战乱频发。
龙德元年(921年)二月,成德镇(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一个节度使,唐末到五代时割据河北,为河北三镇之一,管辖恒冀深赵沧定易等州)军将张文礼发动兵变,杀死节度使王镕,一方面向晋王李存勖求取节钺,暗中却又遣使向契丹、后梁求援,请求两国出兵将晋军赶出河北。
龙德元年(921年)十月,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出军南下,攻下古北口等十余城;十二月,阿保机攻打幽州不克,乃长驱南下,攻陷涿州,又进攻定州。晋王李存勖,亲率亲兵五千人救援定州,在新城(今河北高碑店)和望都交战两次,当时正值深冬,地面雪深五尺,契丹兵马缺乏粮草,饿死很多,两战皆大败契丹,契丹被迫撤兵。在撤兵时,耶律阿保机掳走了当时定州下辖的望都、安喜、义丰三县居民,侨置于平州(今迁安滦县一带),三县居民仍沿用定州原籍地名,于是分别在定州和平州(后分出滦州)出现望都、安喜、义丰三个重名县。
二、侨治县由来
五代十国时,契丹族强大起来,于916年建立契丹国(947年改为辽国),后连年开展对周围各族的大掳掠,并不断南侵,经常掳掠现今的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。对于俘虏的汉人,大略采用唐制,建立州县,在辽国境内设置一些与河北地区同名的州县,每个州县大都修建城郭,把所俘获的汉人集聚其中,从事农业生产,使他们受到契丹贵族的统治和奴役,但仍保存汉人的生活习俗。阿保机掠夺来的这些人中包括一些汉族的知识分子,对于阿保机的政权巩固,特别是对于他称帝建立契丹国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他们还帮助阿保机建立了各种政治制度,教他如何利用汉人从事生产,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辽太祖六年(913年)冬10月,占领了平州(州治在现今的卢龙县),并把平州作为后方基地,对幽州、定州等发动了几次大的掠夺战争,俘虏子女人口,迁移到辽国。
三、两地三县的历史变迁
1、定州安喜县成为今定州市:唐朝时期,安喜县为定州治。北宋为中山府治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入定州,民国时期废州变县为定县,1986年撤县设定州市。
平州安喜县成为今迁安市:辽初置安喜县,治所在今河北迁安县杨各庄镇万军村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为迁安县,其寓意是,“迁自安喜”,名字沿用至今。
2、定州望都县为今保定望都县:西汉时叫望都县,属中山国,北齐废,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定州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定州。初治在安险故城(在今定州市东),贞观八年(634)移治今河北望都县。金改名庆都县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)复名望都县,属保定府。
平州望都县今已不存:辽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望都县,属平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。金大定七年(1167)改为海山县,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海山县入昌黎县。次年复置,属平滦路。四年(1267)又废。
3、定州义丰县今称安国市:西汉时称安国县,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义丰县,治今河北省安国市,属定州。武周万岁通天二年(697年),改名立节县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为义丰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蒲阴县,属定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蒲阴县省入祁州,1913年祁州降为祁县,次年复名安国县。
滦州义丰县今为唐山滦县:耶律阿保机攻占平州后,在平州设军镇辽兴军,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,公元922年,辽太祖掳定州义丰县(今安国)民,安置于滦州地区,置滦州(州治义丰县,今河北滦县)。滦州辖义丰、马城(今滦南马城)、石城(今东矿区开平)三县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撤义丰县入滦州,三年复置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又撤入滦州,1913年降滦州为滦县。